时代健康周刊

热门搜索:
您的位置: 时代健康周刊 > 新闻 > 国内 > > 正文

云南粤康联合罗浮山风湿膏药提醒:风湿骨病篇——外伤肿痛的应对与预防

风湿骨病患者由于关节本身存在病变,一旦遭受外伤,肿痛往往更为明显且复杂,需要特别关注与妥善处理。 一、外伤引发肿痛的原因 风湿骨病会使关节的骨质、滑膜、软骨等结构发...

风湿骨病患者由于关节本身存在病变,一旦遭受外伤,肿痛往往更为明显且复杂,需要特别关注与妥善处理。

一、外伤引发肿痛的原因

风湿骨病会使关节的骨质、滑膜、软骨等结构发生改变,关节的稳定性和正常功能受损。当遭遇外力撞击、扭伤或摔倒等外伤时,受损的关节组织进一步受到破坏,局部血管破裂出血,形成血肿,进而导致肿胀。同时,炎症细胞迅速聚集到损伤部位,释放如组胺、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,刺激神经末梢,引发疼痛。例如,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滑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,增生肥厚,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肌肉也相对薄弱。在轻微外力作用下,如不小心崴脚,就可能造成踝关节严重的肿痛,疼痛程度往往比普通人遭受相同外伤时更剧烈,恢复时间也更长。

二、应急处理措施

(一)休息与制动

受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,让受伤关节得到充分休息,避免进一步损伤。可以使用夹板、绷带或支具等对受伤关节进行简单固定制动,限制其活动范围。比如,膝关节受伤时,可使用膝关节支具固定,使膝关节保持伸直或轻度屈曲位,防止关节的异常活动加重损伤和疼痛。但固定时间不宜过长,一般不超过 48 小时,之后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开始适当的关节活动,避免关节僵硬。

(二)冷敷

在外伤后的 24 - 48 小时内,应进行冷敷。冷敷可以收缩血管,减少局部出血和渗出,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。可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部位,每次冷敷 15 - 20 分钟,每 2 - 3 小时一次。注意冰袋不要直接接触皮肤,可用毛巾包裹,防止冻伤。例如,手腕关节扭伤后,及时冷敷能有效缓解初期的肿痛症状,为后续治疗争取良好条件。

(三)抬高受伤部位

将受伤的肢体抬高,使其高于心脏水平,利用重力作用促进血液回流,减少局部淤血和肿胀。如上肢受伤可将手臂垫高手枕或用吊带悬挂;下肢受伤可将腿部垫高,可使用枕头或专门的下肢抬高垫。

三、后续治疗与康复

(一)药物治疗

在医生指导下,可适当使用非甾体抗炎药,如布洛芬、双氯芬酸钠等,缓解疼痛和肿胀。但风湿骨病患者本身可能长期服用此类药物,要注意药物的累积剂量和不良反应。对于肿痛严重的情况,可能需要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,如泼尼松等,但需严格遵循小剂量、短疗程原则,并密切监测副作用。同时,可配合外用药物,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,直接作用于受伤部位,减轻炎症反应。

(二)物理治疗

受伤 48 小时后,可采用热敷、红外线照射、超声波治疗等物理治疗方法。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加速淤血吸收和组织修复。红外线照射能深入关节组织,改善局部代谢。超声波治疗则可以促进细胞的修复和再生。例如,踝关节扭伤后的热敷,可使关节周围的紧张肌肉放松,减轻疼痛,促进肿胀消退。

(三)康复锻炼

在肿痛缓解后,应逐步开展康复锻炼,以恢复关节功能。锻炼应循序渐进,从简单的关节活动开始,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和范围。如膝关节受伤后,先进行膝关节的屈伸练习,再逐步增加负重行走等训练。但康复锻炼过程中,若出现疼痛加重或关节肿胀复发等情况,应暂停锻炼并及时就医。

四、预防措施

风湿骨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注意预防外伤。保持居住环境整洁,避免地面湿滑,可在浴室、厨房等易滑倒处铺设防滑垫。外出时选择合适的鞋子,提供良好的足部支撑和稳定性。进行活动时,要注意动作的平稳和缓慢,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的姿势改变。例如,上下楼梯时要扶好扶手,行走时注意力集中,防止摔倒或碰撞。同时,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锻炼,增强关节的稳定性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伤的发生风险。

行业相关

广告也精彩